星期日, 6月 20, 2010

電視與課本不教的台語:黃春明


我大概每幾天會固定上司法院網站,年 初時無意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演講,大家都可以下載,但要聽懂必須有個先決條件,必須聽得懂台語(你也可說是河洛、福佬、閩南語、holo):方言中罵話的語言分析- 黃春明教授1小時20分 (144MB,無字幕):http://www.judicial.gov.tw/lecture/art_course9701.wmv

這是司法院於2008年1月7日邀請黃春明教授去演講「方言中罵話的語言分析」的人文講座,雖說「方言」,但只談台語,並不包括客語、原住民語或中國其他 各省方言,演講中使用國語的比例大概在90%,舉例使用台語的比例在10%左右。

我對黃春明教授的印象來自於他小說被改編的兩個電影故事「兒子的大玩偶」與「看海的日子」。不過,說實在我對那兩部電影印象不深,他的文學作品也並沒有太 多涉獵(我對各式各樣小說興趣不大),後來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因為他兒子黃國峻的過世。

在這演講中最後觀眾有提問,問他「龍眼的季節」何時要出,因為這書一再拖延,黃春明教授若無其事的提起,他說「我那自殺掉的兒子說:爸爸,你不如把書改名 為等待龍眼的季節…」,雖然聽眾與黃春明教授都笑了,但還 是看得出他些許的哀傷,但也堅強的面對並走下去了。

這個演講妙趣橫生,因為你很難看到一個人公然罵三字經,然後大家不生氣還哈哈大笑,黃春明教授從一個字「講解」到「N字經」,從「罵話」為何總是牽涉到到 性與聲調來分析,很有意思。

個人覺得台語的「罵話」有必要瞭解,這是針對已經聽得懂的人來說,如果你從來沒聽過這類台語「罵話」、這麼 「粗」的話,那我勸你別聽了,無知也是一種幸福。

從前,台語的「罵話」比較會在後段班出現,但大家也不會那麼常用,某些職場比較多,我最大規模的接觸是當兵之後,普通兵交談常用這類「罵話」幹譙,那個年 代的「大專兵」並不多,不像現在。

這類言語「俗擱有力」,黃春明教授除了提罵話外也分析了語言變化與為什麼會這樣說。聽得懂與要不要用是兩回事,雖然我老早就聽得懂但幾乎從不用,並不是因 為不在那種環境,而是用不到,該不該用則見仁見智。

有聽眾問了「題外話」「心中的桃花源」,因為黃春明教授近年來埋首於兒童劇場,又寫了一篇「小李子不是大騙子」,他回答的過程分析了陶淵明寫的與柏拉圖理 想國、歐威爾動物農莊…的不同,差別就在於陶淵明排除了國家、民族意識,為什麼他那麼重視兒童文學?為什麼那麼強調桃花源呢?

黃春明教授認為桃花源就是「更美好的未來」,而小孩是「我們的未來」,這段回答應該可以做為這演講值得一聽的另一個理由吧!

推薦給大家!

Written by blackjack 2010/6/21